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五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半截蜡烛》听课反思

《半截蜡烛》听课反思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5日  字体:

  

《半截蜡烛》听课反思 

前不久,有幸听到了区名教师胡爱花的一堂展示课《半截蜡烛》,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,感慨颇深。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,她那有条不紊地上课步骤,她那极具感情的引读,几乎把所有的学生,甚至在场的教师生带入了文本之中。

《半截蜡烛》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,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。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,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,密不可分的,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。 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,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类型,根据三个人物的不同表现,提出了各种假设。如:如果三个人都找同一个借口,结果会怎样?如果这三个借口都是伯偌德夫人找的,结果又怎样?如果在伯偌德夫人德借口失败后,杰克和杰奎琳都不知道怎么办,那么结果又怎样呢?通过种种假设,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他们一家三人的前赴后继、随机应变和镇定自若。

长久以来,我们在备课时都谨记: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,即要把学生针对你的教学设计可能会产生哪些反映都充分地考虑到。因此许多老师在备课中还会把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都记录在案,以达到在课堂上的万无一失。殊不知,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”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。同一篇文章,同一段文字,甚至同一个词或字,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。教师再怎么考虑周到,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。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,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,并恰到好处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。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这点。她让学生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这么做的理解时,学生不能很好地回应,老师就再次提醒学生看看杰克的表现,体会体会。尽管这样做与备课中设计的有所不同,或许还有违老师的教学意图,但仔细想想,这又有何不可呢?我们的教学不都为了能帮助学生感悟吗?当学生出现一些“短路”现象时,教师就有义务及时地加以纠正。这不是教学“务实”的最好体现吗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6年 4月 28 日

转载

http://zhouzhenyan.blogchina.com/zhouzhenyan/5021554.html

 

 

 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wunianji_490_22750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